刘备活得很累,一直很累,其实挣扎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人都很累。
孔子说三十而立,刘备三十四岁了,该立起来了。
可是和很多人一样,刘备还是没有从自幼受到的教育和所遇到的社会现实中找到自己。
明明是四书使我仁义,显然是五经要我爱民,母亲让我体恤疾苦,师长教我忠君报国……所谓诚实,所谓善良,所谓道德,刘备不敢说自己都做到了,但至少认为它是正确的,所有人都应该为之奋斗,至少不能诋毁。
可是他突然变得很笨,半点不复年幼时高出侪辈一筹的志向。
自从在虎牢关下见识天下英雄的时候开始,刘备就一直很佩服曹操。
曹操太聪明了,二十出头他就看破了这个世界,受过一次挫折就吸取了教训,轻松的从治世能臣变为乱世奸雄。
刘备就不一样,他磕磕绊绊,跌跌撞撞,一次次希望做出的决定最大程度的符合学会的道理,退让、退让,还是退让,什么时候是个头?再这样退下去,刘备或许成了曹操,但是他再也不是刘备了。
看着曹操的成功,刘备心里很不是滋味,自己是不是应该做出改变呢?
有时候他甚至会想自己是不是被师长骗了?
幸好幸好,傻子并不止刘备一个。
关羽和张飞也许他们意志并不坚定,像刘义逊一样,但是在刘备的感染下,一辈子都没有放弃过最初的誓言。
可关羽和张飞也许并不清楚,曾经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偶尔心防失守的刘备也从他们身上汲取了力量。
一点错也没有,同志之间就是应该彼此包容,砥砺前行。
但是刘备不知道他还要在茫然多久,刘义逊知道,所以他来了,他只是想在刘备崩溃之前稍稍帮衬一下刘备。
因为历史上的刘备会一直崩溃,一直。从黄巾起兵,到诸侯讨董、徐州争霸、官渡烽火……一直寄人篱下,一直退却。
很多人都指责刘备,说他虚伪,他虚伪吗?不是的,他只是偶尔坚持不下去的时候露出了一点所有人都奉为圭臬的东西。
可大家对善良的人总是更苛责的,坏人干一件好事,就觉得你是改过自新善莫大焉,好人哪怕流露出一点点邪念,大家的口水就能淹没你。
比如白门楼,你收留的人篡夺了你的基业,农夫与蛇,东郭先生与狼,刘备与吕布。
刘备怎能不恨?他蹉跎半生,好容易有了这点基业,却又被自己的仁善断送了。除了刘备还会有谁呢?
诸侯争霸,乱世之中谁不是明哲保身,刘备不是。
孔融求援,他义不容辞。
陶谦求援,他当仁不让。
不顾所有人的劝阻收留吕布,可最后的结果证明了他是错的,是刘备错了吗?
那段时间刘备一直处在无尽的茫然中,一直坚持的东西却让自己一败再败,这是那些智者不选择自己的原因吗?
刘备太恨吕布了,吕布不仅夺了徐州,还夺了刘备心底的善意,他怎么能够平心静气,于是出言“君不见丁建阳,董仲颖乎?”
吕布死了,刘备的心魔也死了大半,茫然无措的跟着曹操到了许昌。
曹操也曾热血过,他骨子里也想成为刘备,只不过所经历的一切都告诉他这个乱世不允许刘备那样的人获得成功。
于是他变了,他选择成为曹操,天真与奸诈并立的曹操,所以他坐大了。
曹操打心眼里羡慕刘备的仁义,崇敬关羽的忠义,他想建立的是蜀汉一样为理想而天真的奋不顾身的团体。
可遗憾的是,天真为世不容,奸诈才能适者生存,可是他也不愿意放弃自己内心也不是知道哪里错了的天真,于是纠结的做出一系列蠢事,比如纵容关羽挂印封金,由着赵云单骑冲阵。
他并不清楚,正是这份天真让他建立的团体被完全的狡诈摧毁了,魏晋风度成了绝唱,道德底线彻底沦丧。
什么朋友之谊,什么兄弟孝悌,在利益面前都是狗屁。
以后的时间里没有天真,如果再来一次,我会不会成为刘备呢?曹操这样想到,心里却已经有了答案。
正是因为如此,曹操比别人更懂刘备。他青梅煮酒抚慰刘备,说的都是真心话,他想把刘备拉到自己这条路上,因为这条路他走的太孤单了,太没有安全感,心理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却又无法诉之于口。
只不过这种感觉实不足为外人道,刘备明显是被曹操的话吓到了。
可回去之后似乎又明白了一些什么,来自敌人的承认,让刘备又一次振奋起来。原来他坚持的并不是没有人愿意接受,只是所有人认为这条路太难了。
难?
那算什么?
我刘备一生容易过吗?
于是刘备又开始坚持他的道路,失败失败,退却退却,一直退到了建安十二年。
长久以来的坚持,终于让刘备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
好在,老天爷心善,是心善吧!
在刘备退无可退的时候,在刘备快要崩溃的时候,在刘备快要失去自己的时候,送来了一个人——诸葛亮。
诸葛亮拯救的是刘备吗?
不止。
他拯救的是刘备,关羽,张飞,赵云……所有这些人心底最后那一抹希望,也是百年后、千年后、无数年后的希望。
诸葛亮的出现让刘备守护了最后一片净土,他们证明了在礼乐崩坏,世道浇漓的时候,仁义德行,以民为本这些东西也有存在的空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